新闻中心
收藏!新能源企业防止光伏设备事故措施大全
1 防止光伏组件损坏事故
1.1 光伏组件在运行中不得被长时间遮挡。光伏组件表面出现玻璃破裂或热斑,背板灼焦,颜色明显变化、光伏组件接线盒变形扭曲开裂或烧损、线端子无法良好连接时,应及时进行更换。
1.2 光伏组件、汇流箱、直流配电柜运行中正极、负极严禁接地。
1.3 光伏组件在运行中应保持表面清洁,光伏组件出现污物时必须对电池组件进行清洗。
1)目测电池板表面较脏时安排清洗。
2)同一时间用高精度直流电能表实时测量2 个组串的电量及2 个清洗后的组串的电量,两个电量的对比值相差≥4%。
3)清洗电池板时应用清水,不得使用锐利物件进行刮洗,以免划伤表面。不得使用腐蚀性溶剂冲洗擦拭。
1.4 光伏组件发生热斑效应时,应加强监视,出现可能发生火灾的危险时,立即进行更换;若发生火灾应立即将该支路的光伏组汇流箱直流断路器断开。
1.5 光伏组件运行中应严格按技术要求开展检查:
1) 检查光伏组件是否有开裂、弯曲、不规整、外表面损伤及破碎。破碎部分影响安全或发电量时,应更换光伏组件(使用同型号同容量组件)。
2)检查背板接线盒密封是否完好,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有过热、烧灼痕迹,检查旁路二极管是否损坏。存在安全隐患或损坏时,应更换接线盒、接线端子或光伏组件。
3)检查光伏组件插接头和连接引线是否破损、断开和连接不牢固。连接不牢固时应紧固;存在破损或断开时,应更换。
4) 检查光伏组件金属边框的接地线连接是否紧固、可靠,有无松动、脱落与裸露。存在上述现象时,应对接地线进行紧固或替换,确保可靠接地。
5)检查光伏组件与支架的卡件固定是否牢固、卡件有无脱落,检查光伏卡件和支架是否有锈蚀。支架有松动现象时应紧固支架,锈蚀时应更换卡件或打磨后做防腐处理。
6) 检查光伏组件间的接线有无松动、断裂现象,接线绑扎是否牢固。存在松动、断裂现象时,应更换或重新绑扎。
7)检查相邻光伏组件边缘高差偏差是否符合GB50794的要求,超出时应调整。
8)检查光伏组件是否存在组件热斑、组件隐裂等。影响安全或发电量时,应进行故障检修或更换光伏组件。
9)定期检查光伏组件串联线路有无绝缘老化、磨损破裂、过热变色等问题,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10)大风、大雨、暴雪、冰冻等特殊天气后,应加强对组件的巡视。雷雨过后,要及时检查组件的受雷情况(特别是山坡迎风面),组件有无烧毁,有无雷击痕迹。
11)检查光伏支架基础表面有无裂纹,基础有无松动,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处理,必要时对基础强度进行检测。
12)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光伏组件支架、横梁、立柱连接面缝隙及焊缝开裂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更换。
1.6 监测光伏发电系统某支路电流值与同一汇流箱中其他支路平均电流相比偏差率超过5%时,且确定为故障时,应按故障检修方式进行。
1.7 相同条件下显示光伏发电系统某一汇流箱发电量小于同一逆变器其他汇流箱15%以上时,应按故障检修方式进行。
1.8 光伏组件有明显颜色变化或背板灼焦等现象时,宜用红外热成像仪和组件测试仪进行测试,查看其I-V特性是否有异常。严重影响发电量时应更换;被更换的晶体硅组件,无明显热斑、隐裂等现象但存在大面积明暗片时,宜采用电势诱导衰减(PID)修复后再利用。
1.9 光伏组件安装完成后应检查背板接线盒接线连接情况,将更换后的光伏组件的插接头与相邻光伏组件插接头连接,连接前应核对电缆极性。
1.10 光伏组件更换工作完成后,应记录该更换光伏组件在光伏阵列中的安装位置,测量开路电压并进行记录。
1.11 插接头损坏时,应拆除已损坏插接头,宜用同规格插接头更换;光伏组件连接线外皮破损或断裂,则进行处理或更换连接线。
1.12 检修完毕后,应核对电缆极性,将更换后的组件插接头与相邻组件插接头连接,连接线应绑扎固定。1.13 组件表面结冰后,应按照厂家技术规范采取限功率运行或就地除冰等措施,在未采取可靠措施前,严禁覆冰组件投入运行。
1.14 光伏组件及支架的承重应满足实际可能的最大载荷要求,支架及跟踪系统应具有防风、防腐及防湿热等措施;汇流箱等室外电气设备应具有防雷、防水和防高温的措施。
1.15 每3 个月宜对光伏阵列的基础、支架及接地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2 防止光伏设备雷击事故
2.1 在光伏电站可研设计阶段,应严格土壤视在电阻率测试和雷电等级确定,根据有关标准确定光伏系统设防等级。
2.2 按照《GB/T32512-2016 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5.1.2 条款及《GB50794-2012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5.8.4条款要求必须确保光伏方阵中所有的等电位连接无异常、组件金属框架或夹件可靠接地。